談姿勢性低血壓
資料來源:台北捐血中心網站
http://www.tp.blood.org.tw/index.php?action=infomation&id=279
作者:花蓮捐血中心供應課 劉淑琪
核稿:花蓮捐血中心主任 王雲龍
在捐血作業中常聽到捐血人問:「護士小姐!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貧血?有時候蹲著再站起來時,眼前一片黑,頭暈暈的。」其實不然!有時只是姿勢改變太快造成的姿勢性低血壓,但如果是症狀嚴重,則需要進一步檢查。
每次捐血前均有一些基本的檢測,包括血壓及血紅素等。血壓應符合以下標準:收縮壓90 -160m mHg(毫米汞柱),舒張壓50 -95m mHg;血紅素也必需符合:女性12g/dl以上,男性13g/dl以上,達到以上的標準才可以捐血。
平常我們從臥姿、坐姿或蹲姿起身站立時,姿勢的改變是需要身體器官的相互協調與配合包括心臟、血管、神經等,協調配合良好才能順利完成動作。當身體要站起來時,心臟必須把足夠的血液經由血管送到大腦,此時血管經神經系統的協調,適當地縮小管徑,使血液能送達腦部。但如果這些器官反應太慢或無法達成這項功能時,大腦便會產生暫時缺氧的現象而產生暈眩。姿勢的突然改變會使血液向下流集中到下肢,使血壓突然下降;正常情況姿勢改變,身體會收縮血管來調整血壓,我們則不會有明顯的感覺!
何謂「姿勢性低血壓」?
當有些人自律神經的調節出現問題時,日常活動就引起血壓降低,使腦部氧氣不足、頭暈無力、視力模糊等,即稱之為「姿勢性低血壓」。我們判定「姿勢性低血壓」的標準是:姿勢改變後,收縮壓降低30毫米汞柱以上;舒張壓降低15毫米汞柱以上就符合姿勢性低血壓的醫學定義。
造成「姿勢性低血壓」的原因
造成姿勢性低血壓的原因如下:年紀大、缺乏運動、長期臥床、行動不便、天氣過熱脫水、喝酒、藥物及疾病引起的自律神經系統失調,以及其他所有會造成血液量不足的因素,例如外傷性失血、缺水、脫水等都是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因素。此外,慢性病的患者因需要長期服藥控制,而有些藥物容易引發姿勢性低血壓,例如:利尿劑、血管擴張劑、抗憂鬱劑、精神安定劑等。喝酒也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,如果常喝酒應該減量或把酒戒掉唷!最後找不出原因的「本態性姿勢性低血壓」,其發生原因不明,可能為遺傳所導致。研究指出,3%至7%的低血壓患者屬於本態性低血壓,這類病人的心臟收縮能力和血管的彈性是正常的,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。
如何預防「姿勢性低血壓」?
1.可使用彈性襪以避免血液積留在下肢。
2.注意姿勢改變時採漸進方式,平躺到起身移動應放慢速度。
3.當自己發覺頭暈時應蹲低或躺下,利用身體回饋技巧使血壓升高,並充份補充水分及鹽分攝取。
4.若因藥物引起,可與醫師討論調整其用藥之劑量及種類。
5.多做下肢運動,因活動下肢時肌肉收縮能協助靜脈血液回流,而增加心臟輸出血液使血壓升高。
6.請規律運動,促進血液循環。
姿勢性低血壓並非什麼疾病!現代科技越進步帶來了生活的便利,因而減少運動的機會,這樣缺乏運動量的生活型態,讓很多年紀輕輕的人就已經感到疲倦,也容易出現應當老年人才會出現的毛病,姿勢性低血壓就是其中一種。所以囉,在休假日,建議你關掉電腦及電視;帶著輕鬆的心情外出活動筋骨,也可參加現在最夯的單車運動及健走。適當的運動有益健康,並誠摯的邀請您前來捐血唷!
留言列表